引言
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指的是椎管内空间减小,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椎管狭窄的MR诊断标准,并附上易懂的图解,帮助读者准确判断。
椎管狭窄的概述
椎管狭窄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变、炎症、肿瘤等。症状包括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等。
MR诊断标准
1. 椎管矢状径测量
- 正常值:成人椎管矢状径大于14mm。
- 狭窄标准: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
2. 椎管横断面面积测量
- 正常值:椎管横断面面积大于60mm²。
- 狭窄标准:椎管横断面面积小于40mm²。
3. 脊髓受压情况
- 正常:脊髓在椎管内自由活动,无压迫迹象。
- 压迫:脊髓受压,可见脊髓变形、移位。
4. 神经根受压情况
- 正常:神经根在椎间孔内无压迫,走行顺畅。
- 压迫: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受压,可见神经根变形、移位。
5. 椎间盘突出
- 正常:椎间盘无突出。
- 突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一图读懂
以下是一张图解,展示了椎管狭窄的MR诊断标准:
图解说明
- 图A:正常椎管,矢状径和横断面面积均正常。
- 图B:椎管狭窄,矢状径小于10mm,横断面面积小于40mm²。
- 图C:脊髓受压,可见脊髓变形。
- 图D:神经根受压,可见神经根变形。
- 图E: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
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椎管狭窄的MR诊断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椎管狭窄。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椎管狭窄的MR诊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