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肝脏疾病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损害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一张图,帮助读者了解MR下肝损害的诊断要点。
一、MRI检查原理
MRI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由于不同组织对磁场的响应不同,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二、肝损害的MRI表现
1. 肝实质信号改变
- 脂肪肝:T1WI上肝脏信号减低,T2WI上信号升高,呈现“亮肝”征象。
- 肝硬化:肝脏体积增大或缩小,形态不规则,肝裂增宽,门静脉增粗。
- 肝细胞癌: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
2. 肝内胆管改变
- 胆管扩张:T2WI上可见胆管呈低信号,横断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 胆管狭窄:T2WI上可见胆管呈高信号,横断面呈细条状。
3. 肝外表现
-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增粗,侧支循环形成。
- 腹水:T2WI上可见腹腔内液性信号。
三、诊断流程
-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既往病史。
- 体格检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质地等。
-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 影像学检查:MRI、CT、超声等。
- 综合分析: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四、注意事项
- 检查前准备:患者需空腹,避免进食、饮水。
- 检查中配合:患者需保持安静,配合呼吸。
- 图像分析: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图像分析。
总结
MRI作为一种无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损害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MRI下肝损害的典型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