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跟腱作为人体最大的肌腱,承受着人体重量和运动时的力量传递。跟腱病变在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中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对治疗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跟腱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跟腱病变的MRI检查,揭示跟腱问题的真相。
跟腱解剖与病变概述
跟腱解剖
跟腱位于踝关节后方,长约12-15cm,起自小腿中1/3,止于跟骨后结节。由腓肠肌腱膜和深面的比目鱼肌肌腱互相融合而成,无腱鞘,附着在跟骨后方。跟腱深面和踇长屈肌腱间为Kager脂肪垫充填。
跟腱病变概述
跟腱病变主要包括跟腱炎、跟腱撕裂、跟腱病等。其中,跟腱炎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通常由跟腱反复受到剧烈拉伸产生劳损而引起。跟腱撕裂可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严重时可能导致功能障碍。
MRI检查原理与优势
MRI检查原理
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产生人体软组织的详细图像的成像技术。在MRI检查过程中,人体置于强磁场中,射频脉冲激发人体中的氢原子核,产生信号,进而形成图像。
MRI检查优势
与X射线和超声检查相比,MRI具有以下优势:
- 无创、高分辨率:MRI无需注射对比剂,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跟腱的内部结构和病变。
- 多方位成像:MRI可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等多方位成像,全面评估跟腱病变。
- 动态成像:MRI可进行动态扫描,观察跟腱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MRI检查流程
检查准备
- 患者穿着宽松衣物,去除金属物品。
- 检查前与医生沟通,说明病史和症状。
检查过程
- 患者平躺在MRI检查床上,身体固定。
- 医生启动MRI设备,患者需保持安静,配合呼吸。
- 检查过程中,医生可通过操作台观察图像,调整扫描参数。
检查结果解读
- 正常跟腱:MRI图像显示跟腱呈均匀低信号,无肿胀、增粗等异常。
- 跟腱炎:MRI图像显示跟腱周围肿胀、增厚,信号强度降低,可能伴有积液。
- 跟腱撕裂:MRI图像显示跟腱断裂,信号强度降低,可见撕裂痕迹。
- 跟腱病:MRI图像显示跟腱结构改变,如钙化、骨化等。
结论
MRI检查在跟腱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MRI检查,医生可清晰了解跟腱的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然而,MRI检查并非万能,对于一些轻微的跟腱病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