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增强现实(AR)眼镜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在AR眼镜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西湖大学国强讲席教授、副校长及慕德微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仇旻团队研发的碳化硅AR眼镜,以其轻薄程度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揭秘这款AR眼镜厚度之谜,探讨科技革新背后的轻薄奥秘。
碳化硅材料:轻薄之基
这款AR眼镜的核心在于其使用的碳化硅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玻璃或树脂镜片,碳化硅材料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和更佳的光学性能。碳化硅材料的超高折射率特性,使得单层波导就能实现全彩显示,从而大幅减轻了镜片的重量。
在材料加工方面,仇旻团队利用激光加工技术,以“光击石”的方式,让碳化硅晶锭一层层剥离,极大提升了碳化硅的加工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这种加工方式为碳化硅材料在AR眼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微纳光学技术:突破极限
在光学设计方面,仇旻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微纳光学技术,将复杂的波导结构集成在镜片内部。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眼镜的结构,还实现了高光效和低能耗。
此外,团队还通过精确的波导结构设计,成功解决了AR眼镜长期存在的彩虹纹问题,为用户带来清晰无干扰的视觉体验。这一技术突破使得AR眼镜的视觉效果得到了质的飞跃。
超薄封装工艺:极致舒适
为了进一步压缩眼镜的体积,仇旻团队采用了先进的超薄封装工艺。这种工艺将整副眼镜的体积压缩至极致,确保了用户佩戴时的极致舒适与便捷。
在重量方面,这款AR眼镜的单片镜片重量仅为2.7克,整体厚度仅为0.55毫米,远薄于传统AR眼镜。这样的设计使得眼镜佩戴起来几乎无感,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
总结
我国科研团队在AR眼镜领域取得的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碳化硅AR眼镜的轻薄奥秘,源于材料、光学设计和封装工艺的不断创新。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R眼镜将更加轻薄、舒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