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解剖及血供
垂体位于蝶鞍的小袋状颅骨凹陷处,直径约10mm,通过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分为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或称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垂体的血供来自脑底动脉环分出的垂体上下动脉,以及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下动脉。垂体前叶和后叶有相同的静脉引流,经垂体下静脉引流至硬脑膜静脉窦。
检查前准备
在进行垂体MRI检查前,患者需进行以下准备:
- 检查前3天内避免服用含金属的药物或物品。
- 检查前禁食4-6小时,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 佩戴耳塞,减少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扫描定位
- 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头部固定。
- 扫描定位时,确保患者头部与线圈充分接触,避免运动伪影。
序列说明
垂体MRI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序列:
- T1加权序列:显示垂体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观察垂体的形态和大小。
- T2加权序列:显示垂体的内部结构,有助于观察垂体的异常信号。
- 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观察垂体的整体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关说明
- 扫描参数:垂体MRI检查的场强一般为1.5T及以上,常规采用小FOV(14-18CM)。
- 图像质量:垂体MRI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扫描参数、患者配合程度等。
- 诊断价值:垂体MRI检查是垂体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垂体的精细解剖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垂体病变的精准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案例分析
以下为垂体MRI检查的案例分析:
患者,女,38岁,主诉头痛、视力下降。经头部MRI检查发现垂体占位。
- T1加权序列显示垂体占位,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 T2加权序列显示垂体占位信号不均匀,内部可见坏死灶。
- 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显示垂体占位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根据以上MRI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垂体瘤。
总结
垂体MRI检查是垂体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通过对垂体解剖结构、血供、病变特征的观察,有助于为垂体病变的精准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