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骶丛,作为人体重要的神经丛之一,位于盆腔内,由腰骶干和骶神经的前支组成。它通过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以及足部的肌肉和皮肤。骶丛MR(磁共振成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方法来观察骶丛及其周围结构的详细图像,从而在诊断和治疗骶丛相关疾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骶丛的解剖结构
骶丛由腰骶干(L4、L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它位于盆腔后壁,梨状肌前面,盆筋膜、髂内动脉分支及输尿管的后侧。骶丛的主要分支包括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等。
骶丛MR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
在进行骶丛MR成像时,通常采用脊柱线圈和腹部线圈的组合。对于过瘦的患者,可在腹部两侧加放米袋,并用软垫铺平后加盖腹部线圈,以提高图像信噪比。
摆位注意事项
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头先进,腰椎位于线圈中心,定位中心位于脐上两指。使用膝关节支撑垫(楔形垫)支撑患者双腿,以稳定腰部并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
扫描序列
- 冠状位定位:在矢状位T2W图像上,以L5-S1椎间盘后缘为中心,平行于L3-S5椎体连线,前后范围至少包全L3-S5椎体,冠状面和横断面上调整角度与范围。
- DWIBS序列:在矢状位T2W图像上,以L5-S1椎间盘为中心,标准横断面定位,范围包括L2椎体至耻骨联合水平,冠状面和横断面上调整中心与范围。
扫描参数
- 常规FOV:300mm×300mm
- 相位编码方向:RL
- DWIBS:300mm×400mm FOV,相位编码方向:RL
几种成像技术对比
- 3D T2TFE:可任意方向MPR和MIP重建,显示神经全程及其与椎间盘关系。
- PROSET:3D采集,偏T1加权,肌肉信号较高。
- 3D-STIR-TSE:STIR抑制脂肪,T2加权,可反映神经病理,任意方向MPR和曲面重建。
- DWIBS:DWI和STIR的结合,对比度高。
骶丛MR的临床应用
骶丛MR在以下临床场景中具有重要作用:
- 骶管囊肿的诊断和评估。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骶丛神经异常的显示。
-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 骶骨转移瘤的检测。
- 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评估。
结论
骶丛MR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透视人体神经奥秘的重要工具。通过详细的成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骶丛相关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