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重要肌腱,承受着人体大部分的重量。跟腱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跟腱损伤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跟腱MRI的诊断方法和解读要点。
跟腱MRI诊断方法
1. 患者准备
- 穿着舒适的衣服,避免金属物品。
- 进入MRI扫描室,躺在扫描床上。
- 根据需要调整头部和身体位置。
2. 扫描序列
- T1加权序列:显示跟腱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对比。
- T2加权序列:显示跟腱的水肿、炎症和撕裂情况。
- STIR序列:显示跟腱的脂肪抑制,有助于观察跟腱和周围组织的信号。
3. 扫描参数
- 频率:1.5T或更高。
- 矩阵:256×256或更高。
- 层厚:5mm或更高。
跟腱MRI解读要点
1. 正常跟腱表现
- 跟腱呈连续的带状低信号结构。
- 跟腱周围脂肪组织清晰可见。
2. 跟腱炎
- 跟腱周围脂肪组织信号增高。
- 跟腱局部水肿,信号不均。
- 跟腱局部增粗。
3. 跟腱断裂
- 跟腱连续性中断。
- 跟腱断端分离,可见液体信号。
- 跟腱周围脂肪组织信号增高。
4. 跟腱退变
- 跟腱信号不均,可见信号减低区。
- 跟腱局部变薄,信号增高。
一图看懂
以下是一张跟腱MRI的示例图像,展示了跟腱炎和跟腱断裂的典型表现:
+---------------------+
| |
| 跟腱断裂: |
| - 连续性中断 |
| - 断端分离 |
| - 脂肪组织信号高 |
| |
+---------------------+
| |
| 跟腱炎: |
| - 脂肪组织信号高 |
| - 跟腱局部水肿 |
| - 跟腱局部增粗 |
| |
+---------------------+
总结
跟腱MRI是诊断跟腱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跟腱的形态、信号变化和周围组织情况,可以明确诊断跟腱炎、跟腱断裂和跟腱退变等疾病。医生会根据MRI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