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影像学中,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MRI诊断报告中的各种代号可能让非专业人士感到困惑。本文将揭开这些神秘代号的神秘面纱,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MRI诊断报告。
一、MR成像原理
MRI成像基于人体内氢原子核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作用下的行为。当人体被置于强磁场中,氢原子核会产生磁矩,并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通过引入无线电波脉冲,原子核的磁矩会发生共振,停止脉冲后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些能量被检测并用于创建图像。
二、MR诊断报告中的神秘代号
1. T1、T2
T1和T2是MRI成像的基本参数,代表不同组织在磁场中的弛豫时间。
- T1:组织恢复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1值较短的组织在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如脂肪组织。
- T2:组织释放共振能量的时间。T2值较长的组织在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如水。
2. 斑点影
斑点影是指在MR图像上呈现为散在的点状或片状高信号病灶。常见病因包括:
- 腔隙性脑梗死: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多见于老年人。
- 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症,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斑点状病灶。
-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如Virchow-Robin间隙扩大,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3. 腔梗
腔梗是指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形成的腔隙。常见病因包括: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4. 脱髓鞘
脱髓鞘是指脑白质内神经纤维髓鞘的破坏。常见病因包括:
- 多发性硬化症
- 炎症性脱髓鞘疾病
5. 缺血灶
缺血灶是指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病变。常见病因包括:
- 脑梗死
- 脑出血
三、总结
MRI诊断报告中的神秘代号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了解这些代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MRI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在阅读MRI诊断报告时,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