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在2023年推出的Vision Pro混合现实(MR)头显,虽然一度被誉为“空间计算的黎明”,但其市场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本文将深入探讨苹果MR停产背后的原因,分析技术革新和市场风向标的变化。
一、Vision Pro的市场困境
- 用户接受度低:Vision Pro的售价高达3499美元,且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不足30分钟,二手平台折价率超40%,企业采购量远低于预期。
- 技术瓶颈:物理极限难突破,600g的重量让用户颈椎告急;场景定义权缺失,多数用户找不到必须使用它的理由;生态孤岛效应,App Store中仅200余款原生应用。
- 应对策略:苹果果断将80%的AR/VR硬件研发资源转向智能眼镜,仅保留小团队维护Vision Pro生态。
二、技术革新方向
- 非AR智能眼镜:苹果计划推出对标Ray-Ban Meta的非AR智能眼镜,通过微型摄像头和骨传导麦克风实现环境智能。
- 真AR眼镜:苹果内部代号“Starline”的项目,目标是用普通眼镜形态实现全息交互,采用衍射光波导和微型Micro LED阵列。
- AI硬件网络:构建AI硬件网络,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协作。
三、市场风向标变化
- VR/MR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VR/MR头戴装置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约960万台,同比增幅达8.8%,增速放缓。
- 竞争加剧:Meta Quest和索尼PlayStation VR2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苹果Vision Pro排名第三,未来面临三星Project Moohan等新竞争者。
- 应用生态建设:苹果需要在应用生态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开发者适配更多应用,扩大visionOS的应用生态。
四、总结
苹果MR停产背后,反映了技术革新和市场风向标的变化。在VR/MR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苹果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未来,苹果在智能眼镜、真AR眼镜等领域的发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