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家,不仅在航天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更在虚拟现实技术和元宇宙概念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珍贵信件,我们可以一窥钱学森在元宇宙中的历史记忆之旅。
钱学森与“灵境”的命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在阅读文献时注意到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并将其命名为“灵境”。钱学森认为,“灵境”包含多种人机交互技术,极大提高人的创造力,同时更具中国味。
在1990年11月27日写给汪成为院士的信中,钱学森提到:“Virtual Reality”一词中译可以是“人为景境”,也可以是“灵境”。他表示,自己特别喜欢“灵境”,因为其中国味特浓。
钱学森对“灵境”技术的展望
钱学森对“灵境”技术充满期待,认为它能够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在1993年7月3日的信中,他指出,“灵境”技术及多媒体能大大拓展人脑的知觉,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
钱学森认为,“灵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扩展人脑的感知和人机结合的体验,使人与计算机的结合进入到深度结合的时代。这与今天的元宇宙概念不谋而合。
“大成智慧工程”与元宇宙
钱学森在信中还提到了“大成智慧工程”,这是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综合古今中外上万亿个人类头脑的智慧。他认为,智慧的社会表现是人的思想品德,智慧又是“大成智慧工程”的内涵。
从钱学森的这些思考中,我们可以看出,元宇宙的种种内涵,并没有超出“大成智慧”的构想。元宇宙可以看作是“大成智慧工程”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钱学森的远见卓识
钱学森的这些思考,在当时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如今看来,他的远见卓识令人敬佩。他不仅预见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还预见到了元宇宙的兴起。
通过这些珍贵信件,我们可以感受到钱学森在元宇宙中的历史记忆之旅。他的思想,为我们今天的元宇宙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总结
钱学森的这些信件,不仅是对虚拟现实技术和元宇宙的深刻思考,更是他科学精神的体现。在元宇宙的今天,回顾这些历史记忆,我们更能感受到钱学森的远见卓识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