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骶尾椎是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脊柱的稳定性和下肢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骶尾椎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骶尾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对其进行精准诊断并非易事。本文将详细介绍骶尾椎MR成像的奥秘,并提供权威模板,帮助医者进行精准诊断。
骶尾椎解剖结构
骶骨
骶骨位于脊柱的下方,由五个骶椎融合而成。其前方与盆骨连接,后方与尾骨相连。骶骨的形状呈三角形,分为骶骨底、骶骨体和骶骨尖三个部分。
尾骨
尾骨位于骶骨下方,由四至五块尾椎融合而成。尾骨的上端与骶骨尖相连,下端游离。
骶尾椎MR成像技术
成像原理
MRI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骶尾椎MR成像主要通过T1加权、T2加权、STIR(短反转恢复时间)和PD(相位编码)等序列进行。
成像参数
- 矩阵:256×256
- 层厚:5mm
- 间距:1mm
- FOV(视野):18cm
- 序列:T1加权、T2加权、STIR、PD
骶尾椎MR成像诊断要点
骶骨病变
- 骨折:骨折表现为局部骨质中断、移位、硬化或骨膜反应。
- 肿瘤: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如骨囊肿、骨纤维发育不良等;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转移瘤等。
- 炎症:炎症表现为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等。
尾骨病变
- 骨折:尾骨骨折表现为骨折线、移位、硬化等。
- 肿瘤:与骶骨肿瘤类似,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 炎症:炎症表现为尾骨周围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等。
权威模板助你精准诊断
以下提供一份骶尾椎MR成像诊断模板,供医者参考:
骶尾椎MR成像诊断模板
患者信息: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病史:
成像序列:
- T1加权:
- 骶骨:观察骶骨形态、骨质、骨髓信号等。
- 尾骨:观察尾骨形态、骨质、骨髓信号等。
- T2加权:
- 骶骨:观察骶骨形态、骨质、软组织、骨髓信号等。
- 尾骨:观察尾骨形态、骨质、软组织、骨髓信号等。
- STIR:
- 骶骨:观察骶骨形态、软组织、骨髓信号等。
- 尾骨:观察尾骨形态、软组织、骨髓信号等。
- PD:
- 骶骨:观察骶骨形态、软组织、骨髓信号等。
- 尾骨:观察尾骨形态、软组织、骨髓信号等。
- T1加权:
诊断结果:
- 骶骨:
- 正常:骶骨形态规则,骨质均匀,骨髓信号正常。
- 异常:骨折、肿瘤、炎症等。
- 尾骨:
- 正常:尾骨形态规则,骨质均匀,骨髓信号正常。
- 异常:骨折、肿瘤、炎症等。
- 骶骨:
治疗方案:
-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
骶尾椎MR成像在骶尾椎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掌握骶尾椎解剖结构、成像技术和诊断要点,结合权威模板,医者可进行精准诊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