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医学诊断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凭借高分辨率、良好对比度和无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然而,传统的MRI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背景噪声干扰大、仅能反映少数分子等。近年来,多核磁共振成像(MR/MR-SR)技术的出现,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
1. 多核磁共振成像的定义
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MR/MR-SR,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不仅能检测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氢核(1H),还可以检测到磷(31P)、钠(23Na)、氙(129Xe)等多种原子核。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磁共振单一成像维度的限制,为疾病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视角。
2. 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MRI技术相比,MR/MR-SR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检测多种原子核:可以检测到氢、磷、钠、氙等多种原子核,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 无背景噪声干扰:由于检测多种原子核,可以降低背景噪声干扰,提高图像质量。
- 多维度成像:突破了传统MRI单一成像维度的限制,从人体结构信息、功能信息、代谢信息等方面为疾病诊治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1. 人体重要代谢物质成像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周欣研究员团队成功突破了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了人体重要代谢物质23Na、31P等关键原子核的多维成像。这种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到氢、钠等元素在正常脑部及脑肿瘤的分布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2. 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检测
周欣团队还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该设备可以无侵入、无电离辐射地检测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医学影像手段。
3. 临床应用
目前,这一设备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肿瘤、新冠肺炎等肺部重大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结
多核磁共振成像(MR/MR-SR)技术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为疾病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视角。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MR/MR-SR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