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MR的基本原理、成像技巧、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这一先进的成像技术。
一、心脏MR的基本原理
心脏MR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使其产生共振并吸收能量。随后,氢原子核释放能量,产生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和重建,形成心脏的图像。
二、心脏MR的成像技巧
扫描序列:
- 黑血技术:通过非空间选择性的180脉冲后紧跟一个片层,选择性180脉冲来实现,主要用于形态学检查的序列中。
- CINE序列:将一幅像中的数据线分配到若干个心动周期去采集,从而显示心脏的运动,通常称为电影成像序列。
- Phase-shared序列:用于功能学检查的序列中,提高时间分辨率,缩短扫描时间。
参数设置:
- Acquisition window:80%R-R间距ECG-retro (反向):Acquisition window 125% R-R间距Phases”> Calculated Phase,数据将进行平均Calculated Phase > Phases:将进行数据插入。
常用片层定位及用途:
- 左心2- Chamber View(2腔室观面):观察左心室的前侧壁、后下壁、心尖和二尖瓣。
- 4- Chamber View (4腔室观面):观察房室间隔、左室侧壁,二尖瓣、三尖瓣和心尖。
三、心脏MR的适应症
- 心肌梗塞:评估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 心肌病:诊断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心肌炎等疾病。
- 心脏瓣膜病: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和结构。
- 先天性心脏病:识别和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结构和状况。
- 心包疾病:诊断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四、心脏MR的临床应用
- 评估心脏结构:观察心脏的大小、形状、房室间隔的完整性以及心脏瓣膜的情况。
- 检测心肌功能:测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 诊断心肌病变:检测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
- 评估心脏血流:观察心脏的血流情况,包括心室收缩和舒张时的血流速度和流量。
- 鉴别诊断:区分心脏结构性疾病和功能性异常。
五、总结
心脏MR是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掌握心脏MR的基本原理、成像技巧、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