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涎腺。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诊断常具挑战性。磁共振成像(MRI)在ACC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腺样囊性癌的MR诊断要点。
MR成像特点
1. 影像信号
- T1加权成像(T1WI):ACC在T1WI上通常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取决于肿瘤内囊变、坏死或出血的程度。
- T2加权成像(T2WI):ACC在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这与肿瘤细胞内黏液和囊性成分有关。
- 脂肪抑制序列:在脂肪抑制序列上,ACC的信号特征更加明显。
2. 形态学表现
- 肿块形态:ACC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可清楚或模糊。
- 囊性成分:部分ACC可包含囊性成分,表现为T2WI上的高信号区。
- 增强扫描:ACC在增强扫描后通常呈不均匀强化,实性成分强化明显,囊性成分可能不强化或轻微强化。
3. 侵犯特征
- 神经侵犯:ACC具有嗜神经性,常侵犯周围神经,表现为神经走行区的肿瘤侵犯或神经增粗。
- 骨侵犯:ACC可侵犯邻近骨骼,表现为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或骨溶解。
- 血管侵犯:ACC可侵犯血管,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或血管内癌栓形成。
诊断要点
1. 影像学特征
- 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和信号特征。
- 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神经、血管和骨骼。
- 肿瘤的侵犯特征。
2. 结合临床资料
-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史。
- 临床表现,如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
- 其他检查结果,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总结
MRI在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形态学表现和侵犯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ACC的诊断准确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MRI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最终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