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注射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反应通常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大类。
一般反应
局部反应:
- 红肿、疼痛:在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在接种后24-48小时内出现,范围较小,疼痛程度较轻。
- 硬结:部分疫苗注射后可能会在接种部位形成硬结,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全身反应:
- 发热:在接种灭活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体温大多在38.5以下。
- 头痛、头晕、乏力:部分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通常在1-2天内逐渐消失。
- 恶心、呕吐、腹泻: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皮疹:个别孩子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皮疹,一般是一过性的,大多可以在数天内自行消失。
异常反应
- 过敏反应:极少数孩子可能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导致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
- 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 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存在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 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 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者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处置方法
- 一般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即可。如发热超过38.5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 局部反应:红肿面积不大,疼痛不明显,可暂时观察。红肿明显者,可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进行冷敷,24小时后改为热敷。
- 全身反应: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 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有助于家长和接种者更好地应对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确保安全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