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由于手术对象的特殊性,TAVR手术通常针对极高危患者。本文将深入探讨TAVR手术背后的真相,包括手术原理、适应症、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TAVR手术原理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的瓣叶增厚、缩短或钙化,导致瓣口狭窄,血液流动受阻。这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衰等严重后果。
TAVR手术过程
TAVR手术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入主动脉瓣的位置,然后展开瓣膜,替代原有的病变瓣膜。手术过程如下:
-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 导管插入: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
- 瓣膜输送:将人工瓣膜通过导管送至主动脉瓣位置。
- 瓣膜释放:释放人工瓣膜,使其展开并固定在主动脉瓣位置。
-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需在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手术成功。
TAVR手术适应症
TAVR手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 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狭窄程度严重,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 极高危患者:因年龄、合并症等原因,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
- 瓣膜反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要同时进行瓣膜置换。
TAVR手术风险与应对策略
风险
- 心脏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 血管并发症:如血管撕裂、血肿等。
- 瓣膜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可能发生功能障碍。
应对策略
- 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确保手术安全性。
- 术中监护: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术后护理: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
总结
TAVR手术为极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了解TAVR手术的原理、适应症、风险及应对策略,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面对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