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跟腱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腱,位于小腿后侧,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跟骨。它承受着人体的大部分体重,对于行走、跳跃和奔跑等日常活动至关重要。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呈现跟腱的内在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跟腱的MRI特点,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重要结构。
跟腱的解剖结构
在探讨跟腱的MRI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跟腱的解剖结构。跟腱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其中胶原纤维占大部分。跟腱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滑囊,称为跟腱滑囊。跟腱分为三个部分:近端、中段和远端。
- 近端:与小腿后群肌肉相连,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 中段:位于小腿后侧,最为坚韧。
- 远端:附着于跟骨后结节。
MRI成像原理
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不使用有害的X射线。当人体进入磁场时,身体中的氢原子会受到影响,产生信号。通过收集这些信号,计算机可以生成人体内部的图像。
正常跟腱的MRI表现
在正常的跟腱MRI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 跟腱的连续性:正常跟腱在MRI上呈连续的带状结构,从近端到远端清晰可见。
- 跟腱的信号强度:在T1加权像上,跟腱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 跟腱的厚度:正常跟腱的厚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一般在5-15毫米之间。
- 跟腱的内部结构:在T2加权像上,跟腱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胶原纤维束和血管。
跟腱病变的MRI表现
虽然本文主要介绍正常跟腱的MRI表现,但了解跟腱病变的MRI表现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跟腱病变及其MRI表现:
- 跟腱炎:跟腱炎在MRI上表现为跟腱局部肿胀、信号增高。
- 跟腱撕裂:跟腱撕裂在MRI上表现为跟腱的连续性中断,可见撕裂的影像。
- 跟腱钙化:跟腱钙化在MRI上表现为跟腱局部信号降低。
总结
MRI是一种无创、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呈现跟腱的内在结构。通过了解正常跟腱的MRI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诊断跟腱病变。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跟腱的健康,避免过度运动和不当姿势,对于预防跟腱疾病至关重要。